當你在家追劇追到最后一集時,突然停電了,一邊忙著找手電筒,一邊腦海里是不是會忍不住腦補剛剛未看完的劇情接下來會如何發(fā)展?想著,想著,連接WiFi的手都快了許多……
當你打開淘寶購物時,刷到了一件特別喜歡的衣服,點開一看沒貨了,想想也要把它加進購物車里,心想:“萬一哪天補貨了呢?”
當下班時間剛到點,手上還有一頁ppt未做完,回家做也可以,第二天做也可以,但是大部分人會選擇做完再下班,因為專注時被打斷的感覺真的讓人很不爽。
相比已完成的事情,為什么人們總對沒完成的事情這么耿耿于懷、印象深刻? 正所謂:“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。”這種神奇的心理效應就是——蔡格尼克記憶效應。 之所以出現(xiàn)這種現(xiàn)象,是因為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(qū)動力。請試畫一個圓圈,在最后留下一個小缺口,請你這時候再看它一眼,你的心思會傾向于要把這個圓畫完。
人一旦被某件事吸引,便自然會生出一種動力來想要一口氣做完那件事,而這種動力會隨著事情臨近尾聲而變得越發(fā)強烈。 “想要完成某件事情的欲望,在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還算不上是欲望,”蔡加尼克總結(jié)道,“但是到了后來,當你投入到忘我境界之中時,‘要做完它’就變成了貨真價實的渴望?!?/strong> 在我們的傳統(tǒng)觀念中,學習是要保持從一而終的專注力,專注做事才能獲得高效的成果。相反的是,蔡加尼克效應卻表示:適當?shù)摹按驍唷?,也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。 例如,給孩子輔導功課時,多用“懸念式”引導,給孩子講解題目時,講到關(guān)鍵部分停頓一下,留個懸念去激發(fā)孩子的求知欲,讓他們自己去思考。一方面能消化滲透之前講的知識,另一方面,還能加深對知識的記憶。 這樣的中斷在心里留下了一個懸念,而根據(jù)蔡加尼克效應,大腦會自動把這些未完結(jié)的問題給推到居于前列的首要位置,讓我們滿心牽掛它接下來到底會如何。 如此說來,有的家長問道:“那是不是我進房間送牛奶、送水果,也能幫助孩子勞逸結(jié)合,提高學習效率呢?” NO, NO, NO~ 此“打斷”非彼“打斷” 被迫中斷≠主動中斷
著名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說過:“除非你被孩子邀請,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。” 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,有些家長習慣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潛入房間,一探究竟。這樣的做法是大多數(shù)孩子極為反感的,因為有的時候爸爸媽媽突然的打擾往往是意料之外的事,這使他們被迫中斷了學習任務,影響到學習的專注性。 不過,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讓孩子自己學會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,運用蔡加尼克記憶效應來促進學習效果呢? 巧用“番茄工作法“ 高效學習有捷徑
番茄鐘,也叫番茄工作法,這可不是什么烹飪方法,它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。它是一個名叫弗朗西斯科?西里洛的意大利人發(fā)明的,意外的是,弗朗西斯科可不是什么學霸,他可是個學渣。 他上學的時候,經(jīng)常作業(yè)做不完,學不進去,學習效率低下。為此,弗朗西斯科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都不奏效,甚至想是不是得找個計時教練,來掐掐時間。直到有一天,弗朗西斯科無意間在家里找到了一枚廚房定時器,形狀好像 ‘番茄’。就這樣,他遇見了他的番茄鐘。
番茄工作法發(fā)明人——西里洛一
番茄工作法的具體做法: 01 每天開始的時候規(guī)劃今天要完成的幾項任務,將任務逐項寫在列表里(或記在軟件的清單里) 02 設(shè)定你的番茄鐘(可以借助定時器、軟件、鬧鐘等),時間是25分鐘。 03 開始完成第一項任務,直到番茄鐘響鈴或提醒(25分鐘到)。 04 停止工作,并在列表里該項任務后畫個X。 05 休息3~5分鐘,活動、喝水、方便等等。 06 開始下一個番茄鐘,繼續(xù)該任務。一直循環(huán)下去,直到完成該任務,并在列表里將該任務劃掉。 07 每四個番茄鐘后,休息25分鐘。
在某個番茄鐘的過程里,如果突然想起要做什么事情—— a. 非得馬上做不可的話,停止這個番茄鐘并宣告它作廢(哪怕還剩5分鐘就結(jié)束了),去完成這件事情,之后再重新開始同一個番茄鐘; b. 不是必須馬上去做的話,在列表里該項任務后面標記一個逗號(表示打擾),并將這件事記在另一個列表里(比如叫“計劃外事件”),然后接著完成這個番茄鐘。 小學階段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持續(xù)時間不長,需要休息或者轉(zhuǎn)移注意力幾分鐘,才能繼續(xù)集中注意力學習,所以番茄工作法非常適合孩子們用。 需要注意的是,在制定計劃階段,家長最好跟孩子一起來完成。大方向由家長來掌握,而其中的細節(jié)部分,如,作業(yè)的順序、休息時做的事情、休息的時間長短等等,就由孩子自己來定。這種掌握主權(quán)的感覺,會讓孩子感覺到學習的歸屬感,有利于調(diào)動他們的學習內(nèi)驅(qū)力,執(zhí)行起來也會動力十足。